汽车汽车

汽车杂谈

国内成品油价格何时市场说了算

  众所周知中国成品油市场一直笼罩中石化和中石油“双寡头垄断”的阴影中。随着2004年元月成品油进口配额的取消,12月零售市场的向外开放,以及正在规划中的英国石油(BP)、英国壳牌、埃克森美孚、沙特阿美石油等外方与中石油及中石化合资修建2000余座加油站。
  这些变数在近期内,对国内成品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呢?

首先,看一看资源供应情况
  2003年中国成品油进口量激增了38.8%,达到了创记录的2824万吨,其中柴油量远远大于汽油,汽油甚至有相当的出口,而柴油的短缺是大家都亲眼目睹的,柴油的短缺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,比如电力短缺等,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两大石油公司在制定成品油年度供应计划时,采取了“偏紧”的策略,以便在价格上获得更大的主动权。

  正是由于本身计划的偏紧,任何突发的需求增长,都有可能在局部地区打破体系平衡。当然,这种失衡状态的最大受害者就是消费者,以及那些非两大石油公司直属的社会性质的加油站的倒闭。

  深圳的朋友知道,深圳等一些地方先后出现的汽油供应吃紧,一边在出口汽油,一边在排队加油,这种反差颇具有讽刺意味。

其次,侃侃在配额背后的东西
  “成品油进口配额取消了,会多少改变垄断格局的”。请不要乐观,因为在配额制取消的同时,贸易权的壁垒却依然森严,目前取消的只是国营贸易的配额,而对于成品油市场的主要品种汽、柴油而言,国营贸易商只有四家(中化集团、中石化和中石油控股的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、珠海振戎公司),这就意味着,任何其他公司如果要从事汽、柴油的进口业务,必须通过上述四家拥有贸易权的公司代理才行,另外还要通过商务部的硬件条件规定(拥有一万吨以上的码头,库容大于5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储存罐)。

  还有就是中化属下没有炼油厂,这就是说:中石化和中石油几乎在事实上依然垄断者国内成品油市场。

最后,就是大家关心的价格了
 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是由政府管制的,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成品油的价格都是开放的,即使有管制的国家,也只是采取价格上限管制等更加灵活以及市场化的方式。

  在国内现有的市场结构下,仅靠取消配额,显然不足以改变价格形成的基础,如果两大石油公司联合操纵市场,即使放开价格管制,也很难给消费者带来太大的实际收益,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要大于下降的可能性。

  尽管目前规划中的合资加油站总数已达2000余座,但短期内仍不足以撼动成品油零售市场大的格局,因为仅中石化一家拥有的加油站就超过了28000余家,且在2006年12月以前,合资加油站不得不依赖两大石油公司的批发渠道。因此,外资石油公司与两大石油公司合作的成分,可能要大于竞争的成分。

  这就是说:垄断的格局尚未真正的打破,何时形成市场化成品油价格机制,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,最终使消费者受益,仍需时间来辨识。

汽车知识大全

汽车知识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