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杂谈
揭秘车险:一位保险人自暴家丑
“车险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,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深”。这是记者在与一位保险人交谈之后的感触,用“触目惊心,难以置信”来形容,一点儿也不为过。
由于涉及的话题太敏感,记者此次采访颇费了一番周折,曾多次遭到对方拒绝,在答应严格保密对方的姓名、公司名称及地区的条件下,本次采访才最终得以进行。
2月10下午,记者如约来到了京城的一家茶馆。在这里,一位曾经从事车险多年的业务员,如今他已做到了某地区的财险公司管理层,向记者揭开了车险领域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。
见面的第一句话:“你千万要严格保密我们约定的条件,因为今天的话题触及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,否则,我的饭碗都可能保不住。”
镜头一:定损员与修理厂勾结
车险黑洞确实很多,比如说理赔这一块,定损员和修理厂之间勾结起来算计保险公司,保险公司无法控制。车辆出险后,本来花1000元修理费就够了,定损员就可能定2000元,实际上受益的是三方,一方面车主受益,如果肇事车主负主责,有些险种有15%的免赔额,修理厂可能会告知被保险人,150元你就甭出了。这样一来,本应由车主承担的免赔额部分,就在多定出的1000元修理费中消化掉了,余下的850元就由修理厂和定损员私分了。
这样一来,定损员、修理厂、被保险人三方共同算计了保险公司,保险公司对此没有任何办法。而且这种现象是越来越普遍,做得也是越来越天衣无缝,保险公司是查不胜查、防不胜防。
还有一种情况,一些修理厂与理赔人员串通一气,为挣黑钱而将前来报案修理的车辆再次碰撞,以扩大损失,这种向保险公司多要钱的事情也并不少见,保险公司深受其害。此情况一般采取扩大车辆损失程度和重复报案两种手段。保险公司由于只能看到出险后的最终结果,看不出究竟是撞了几回,所以很难甄别。
镜头二:
定损、维修本没有一个固定标准
滋生了“搭便车”行为
出险车辆到底定多少维修费合适,本没有固定标准。如果是钣金、喷漆定400元也行,500元也行,600元也行,700元也行,仅凭照片保险公司根本就判断不出定多少合适,这种情况定损员一般都多定,多出的费用自然就中饱私囊了。如果零部件损坏了,相对难度就大一些,因为零部件价格是固定的,掺水定价就很难,这就要作假了:件没坏,报坏了。这种情况,保险公司也很难控制。
此外,零部件有正厂、副厂、副副厂之分,副副厂的件很多都不能保证质量,一般保险公司都是按正厂件的价格定,但却不能控制修理厂到底用什么厂的件。
镜头三:指定修理厂也有“猫腻”
车辆出险后,理赔员告诉被保险人到指定修理厂修理,当客户问要花多少费用时,他会告知“多少钱就别管了”,修理厂全权替客户办理了。如果自己找修理厂还要先垫付修理费,并且来回跑保险公司还挺麻烦,用户何乐而不为。如果遇到大案子,正常自己跑这些手续,保险公司可能只赔五六万元,而如果修理厂替你办理,可能达到8万、10万元,只要被保险人签个字就可以了。对于用户来讲,把车修好就了事了,至于赔付多少钱,用户并不关心。
有些公司为了有效控制这种风险,成立了内部协调员机制,大案理赔员没有权限处理。必须通过协调员介入共同处理,但问题是即使每个大案协调员都亲临现场,起到的作用也不大,协调员不可能去追问每一个案件的定损费用是怎么花的,况且有些东西大家都是心知肚明。
镜头四:保险公司与修理厂之间
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
保险公司从以前到现在,与修理厂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。因为保险公司有些费用必须要通过修理厂才能核销,这种现象普遍存在。比如说给代理人的回扣,按规定只允许8%,但又有哪一家保险公司是按规定做的。高出8%部分保险公司本身核销不了,那么只要与修理厂之间作一些假案子,开成修车发票,费用就出来了,保险公司自然而然也就能入账了。
镜头五:埋单
通常埋单是指:保险公司为了核销费用,主要用于支付代理费,变通一个正常渠道。即在收取保费后,并不入账,而是从其他险种中串,至于串多少、怎么串,要由具体人员来调控。如果这种车辆出险,保险公司再将保单补录,倒着出单,不会影响被保险人的利益。这样做,说起来简单,实际上要有很多人去配合。此为正常埋单。
还有一种非正常的埋单,代理人或保险公司内部人员收取保费并给客户出具保单后,就私自截流了,但实际上保险公司并没有收到保费。此情况保险公司并不知晓,如果车辆不出险,自然就肥了个人,如果出险,当然就要自己去赔付。这样做的风险极大,并不常见。
汽车知识大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