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章管理
控制私牌价格 治标更要治本 不妨学学石家庄
控制私牌价格治标更要治本
尽管增加了700张的投放量,但上海4月份私车牌照价格还是创下了历史新高。这说明,仅靠增加投放量的方式难以调整日益严重的供需缺口。
通过增加投放量打压牌照价格,上海市也曾收到过短暂的效果。比较明显的是2001年12月,因投放的上牌额度达2000张,创全年最高纪录,导致最低中标价仅为5500元,比同年11月回落66.5%;去年9月份,由于首批2650个“摩转私”牌照流入市场,使当月的私车牌照最低中标价比8月下跌接近一万元。然而从总的趋势看,2000年1月开始实行私车牌照无底价拍卖后,上海私车牌照投放数量逐年增多,拍卖价格也在逐年提高。
很明显,牌照的投放量的加大与私车发展速度的加快不协调,牌照的增加额度远远赶不上私车发展的步伐。在近乎失去控制的牌照价格面前,仅仅采取增加投放量的方式以期控制牌照价格,显然是治标不治本。
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,汽车业在上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,上海的居民年均收入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,按理说,上海具备了私车进入家庭的种种有利条件。而现实是,上海的私家车拥有量仅占9.9%,不但远远低于北京,还不如成都、广州、武汉、珠海等大中城市。不是上海市人买不起车,而是上海人办不起这块牌照。所以,上海消费者会不远千里跑到江苏、浙江去上牌,实属无奈啊!
限量发放牌照,用上牌费来限制和控制人们买车的欲望,本来是上海市政府部门为控制汽车流量、避免造成路面堵塞而采取的措施。但随着汽车价格的走低和居民收入的增长,汽车需求只会越来越旺。如果因为巨额的牌照价格使上海失去了大量的本地消费群,阻碍了上海私车发展进程,应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。
这又引发了一个新的话题:日益走高的上海汽车牌照费用,是不是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“牌照产业”呢?据不完全统计,从2000年1月实行私车牌照无底价拍卖到2004年3月份,上海拍出的牌照已超过11万张,所得收入达到34亿元,平均每年就达8亿元之多。这笔惊人的收益,是不是也是上海舍不得放开牌照的现实原因?
最近有消息说,正在酝酿中的《汽车消费政策》可能规定“地方政府不得采取对汽车牌照实施限量、拍卖的方式阻碍汽车的消费”。但愿,上海消费者为牌照担忧的日子不会太久了。(俞凌琳)
不妨学学石家庄
3月2日的《中国汽车报》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:长江三角洲一带15个城市的车管部门将联手限制上海车异地上牌。类似的情况,1998年曾出现在河北省的部分地区。当时,在河北省石家庄、唐山、保定、廊坊、承德等地,许多人买车后都上北京、天津的牌照,形成了“车行燕赵,牌挂京津”的风景。
作为《中国汽车报》河北记者站的记者,我经过调查采访发现,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河北省在购车过程中搭车收费造成的。比如,石家庄有二环路通行费,河北省有道路建设附加费5%,唐山有高速公路强行借款等。在养路费征收额度上,河北也比京津略高一些。显然,哪里收费低,人们就愿意到哪里上牌。
那么,限制异地上牌有没有法律依据呢?河北省交管局的一位副局长说,根据我国目前的机动车辆管理办法,只要车主姓名、身份证号码一致,就应当给予注册。也就是说,没有法律限制张三出资购车,不许用李四的名字注册。有法律专家说,我国机动车辆的牌照是全国通用的,不论在哪里上的牌照,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行驶。
最为关键的是,河北省对新购车多收费用造成车辆到外地上牌,对河北省到底利大还是弊大呢?记者算了一笔账:按当时河北省新车上牌照数量,每年可增加收入3亿多元;而一辆轿车每年上交养路费110元,按当时在外地上牌照车数量,每年流失1亿多元,车辆使用期按8年计算,不再增加新上外地牌照车辆,损失近10亿元。记者把调查来的材料整理成文,在《燕赵都市报》头版头条发表,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文章发表一两个月后,河北省开始清理购车搭车收费问题。1999年5月,有关政府部门取消了5%道路建设附加费及石家庄的二环路的收费项目等。此后,河北省车辆在外地上牌的现象大为减少,基本扭转了“车行燕赵,牌挂京津”的现象。
大量上海车上外地牌照,显然是私车牌照费过高所致。如果把上牌费取消了,消费者还会费尽周折地到外地去上牌吗?石家庄的例子就是最有力的证明。
汽车知识大全 |